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何震)每年的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它发病突然,后果严重,每年新发超过300万病例,约四分之三的幸存者会留下半身不遂、语言不清等后遗症,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很多人只关注大血管的健康,却忽视了微血管损伤也容易诱发卒中。为提高大众对卒中和微血管损伤的防治意识,降低其带来的危害,世界卒中日健康科普直播邀请了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主任兼神经内三科主任董艳红,开展关于卒中和微血管损伤的科普直播,为公众带来实用的健康指导。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主任兼神经内三科主任董艳红进行健康科普。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何震 摄
微血管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人体比作一座城市,大血管是主干道,微血管就是通往每家每户的最后一段路。主干道通了,但家门口的路坏了,营养依然无法抵达,也没有办法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这严重影响了卒中防治、康复效果,并增加卒中复发的风险。
微血管为何容易受损呢?从结构上来说,它具有细、长、薄、慢四个特点。其管径小于100微米,细到只有一个小细胞排队才能通过,长度加起来可绕地球两周半,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流速度仅0.4到1毫米每秒。这些特点使得微血管容易受到损伤。慢性病是导致微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如高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长期的高血压会对血管产生冲击力,高血糖会产生有害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破坏血管,高血脂则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导致血栓。卒中本身除了会造成大血管病变,也会使微血管损伤加重,再灌注损伤和无复流现象也会进一步破坏微血管。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主任兼神经内三科主任董艳红。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何震 摄
在治疗和延缓微血管损伤方面,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要控制危险因素,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全程管理。在预防方面,可分为一级预防(未病防患)、二级预防(已病防变)和三级预防(重症救治),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康复治疗也非常关键,它可以帮助患者重塑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卒中防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要增强对卒中的认知,树立全程管理的理念,保护好大血管和微血管,做到优势互补。要尽早识别卒中症状,及时就医,坚持正规用药,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守护好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