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何震)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尽早识别,立刻就医!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发病急、危害大的脑血管疾病。据介绍,全球每六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而我国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居世界前列。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如何科学预防、早期识别卒中,成为每个人都需关注的重要课题。由河北省卫生健康委主办,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河北指导中心和长城新媒体集团共同承办的《燕赵健康大讲堂——医说慢病·健康同行》栏目特别邀请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甄军丽,通过科普访谈的形式,为公众带来关于脑卒中的防治知识。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甄军丽进行健康科普。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何震 摄
甄军丽介绍,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出现局部血流减少或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神经功能系统损伤的脑血管病变,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常见的脑梗死、脑血栓,占脑卒中的70% - 80%。
那么,哪些人群是卒中的高危人群?甄军丽指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这“三高”人群,以及伴有心脏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心脏瓣膜病等人群,都是卒中的高危人群。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甄军丽。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何震 摄
为及早发现卒中,甄军丽推荐了“BE FAST”识别工具。“B”代表身体难平衡,即突然出现肢体无力、站立失衡;“E”指眼睛突然出现视物模糊或视物成双;“F”表示面部两边不对称,鼻唇部变浅;“A”是胳膊平举时,一侧肢体下垂或无力;“S”代表语言,患者表现为言语不利或感觉性失语;“T”代表时间,出现上述症状要尽快拨打120,前往就近有溶栓资质的医院就诊。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家属要沉着冷静。首先要了解患者发病时间、平常血压、近期用药及发病诱因等信息,以便与医生沟通。准备好医保卡、身份证等就医资料。如果患者意识不清,要让其头侧位,避免误吸。不要随意给患者喂药、按压或晃动患者。有条件的话,可测量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并做好记录,还可提前派人到楼下等待120,节省救援时间。
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关键在于超早期(4.5小时之内)赶到有溶栓资质的医院,排除头CT检查无出血后,尽早启动溶栓再灌注治疗。虽然溶栓有一定出血风险(一般为3%),但医生会综合评估并排除禁忌症,家属应积极配合。
卒中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急性期溶栓24小时后,若无出血,会加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药物,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家属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过了48小时可进行家用康复,如电刺激、针灸等。亚急性期或慢性期,患者应尽早到有康复资质的地方进行康复治疗。家属要做好患者的安慰工作,鼓励其积极面对。超过六个月后,恢复可能较慢,此时心理安慰尤为重要。患者要做好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规律用药,定期门诊随诊复查。
预防卒中日常生活方式特别重要。甄军丽介绍,饮食上,要清淡饮食,低盐、低脂,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生活中,要多运动,每周至少活动150分钟,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对于同型半胱氨酸高的人群,要规律服用叶酸、维生素B6和甲钴胺片,并定期复查。有明显基础疾病的人群,要密切规范治疗,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