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何震 实习生 赵文桢 牛佳玉)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世界卫生组织把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低于0.01%的疾病,绝大部分的罕见病为先天性慢性疾病。运动神经元病作为罕见病中的代表,因“渐冻症”这一别称被更多人知晓。2月28日,长城新媒体邀请到了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科主任李建军教授,结合其30余年的临床经验,深度解析了这一疾病的本质与治疗进展。
“简单来说,运动神经元病是运动神经细胞逐渐死亡导致的疾病。”李建军解释。人体的运动功能由大脑皮层、脊髓前角等区域的神经元控制,当这些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患者会从局部肌肉无力逐步发展为全身瘫痪,甚至丧失吞咽和呼吸能力。不同于一般神经疾病,运动神经元病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病情不可逆转,最终可能危及生命。
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科主任李建军教授进行科普直播。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何震 摄
运动神经元病的全球发病率为每年1-2例/10万人,中国属于发病率较低的国家。但因其病因复杂,医学界至今未完全破解谜团。李建军指出,目前主流的假说包括遗传因素、氧化应激、谷氨酸盐中毒或过量、免疫异常等。“90%以上的患者无家族史,说明环境与生活习惯的影响不容忽视。”李建军说。
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症状常被忽视,如拧钥匙困难、抬脚费力等局部无力的情况,以及肌肉不自主颤动、无麻木感等。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延髓麻痹,比如言语含糊、吞咽呛咳,甚至呼吸衰竭等晚期主要死因。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全程意识清醒,认知不受损,从而加剧了心理痛苦。
运动神经元病诊断需排除其他疾病,如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肯尼迪病等容易与运动神经元病混淆的一些疾病,同时要结合以下依据:肌电图显示至少有两个脊髓节段的神经元损伤;没有感觉障碍;肌肉跳动病情呈现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根据受累部位,运动神经元病分为:进行性脊肌萎缩(仅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原发性侧索硬化(仅上运动神经元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上下神经元均受累)。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最为常见。
目前,运动神经元病尚无根治方法,但采用科学的治疗方式可显著延缓病程。李建军表示,一些西医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但疗效不令人满意。此外,中医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他们提出:元气虚积是运动神经元病根本病机,其病位在脑、髓,提出“扶元起萎,养荣生肌,流畅络气”的治疗原则,研发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通过调理元气和改善内环境,结合现代医学手段,能够有效延缓病情发展。以岭医院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从奇经论治的原则,并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开发了多种中药制剂,已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此外,医院还开展了干细胞治疗的研究,结合中医改善内环境,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科主任李建军教授。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何震 摄
李建军强调,早期干预和科学治疗是延长患者寿命的关键。通过早期诊断、合理营养支持、情绪调节以及呼吸机的早期应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对于晚期患者,开展气管切开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回归家庭的“让爱回家”方案,不仅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大大减少了负担,成为延长生命最有效的方法。
尽管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率较低,但李建军建议,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减肥、保持合理作息、减少生活压力,并避免食用过多味精。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心理调节、合理锻炼、预防感染以及高热量饮食都是延缓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
运动神经元病虽然是一种罕见且难以治愈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正在被开发和应用。李建军呼吁,患者和家属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